刘敬宣本能地想要开骂,却是顺着他的手指看了过去,只见在那蒜山渡口,几条渡船,无人自横,靠在码头之上,而码头边的一棵大柳树上,则吊着一个人,孤零零地,仍凭风吹雨打,可不正是刘牢之?
刘敬宣肝胆俱裂,策马狂奔,从这条官道下到渡口的一道小坡,马儿连连嘶鸣,怎么也不肯下,刘敬宣也顾不得那许多,直接从马背上滚了下来,来滚带爬地扑到了大树前,这回他看得真切,那呆在树上的,可不正是刘牢之的尸体?而他的脖子上那道剑痕,仍然在冒着鲜血,这从插在一边的地上,那柄跟随他征战一身的佩剑之上的血痕,亦可得到映证!
刘敬宣捶胸顿足,披头散发,声声泣血:“爹,爹啊,你怎么,你怎么就这样扔下孩儿了啊!”
女人和孩子的哭声也在刘敬宣的身后响起,那是他的妻儿:“爹(爷爷),你怎么就这样扔下我们了啊?!”
一个家将哭着爬到了刘敬宣的身边,指着树边留下的一副棺材:“少主,看来,看来主公是在这里遇到了埋伏,被逼自尽,还有,还有别的兄弟,也是自尽而亡,贼人还在这里,这里留下了棺材,似是有什么阴谋?!”
刘敬宣仰天长啸:“桓玄,我刘敬宣但凡有一口气在,一定要报此大仇!”
他站起了身,擦干净了眼泪,咬牙道:“此地不可久留,只有留得命在,才可以为爹报仇,大概害爹的贼人这会儿冲着我们家里去了,却不知我们绕了小路而来,才没有遇上,事不宜迟,我们马上走!”
那家将睁大了眼睛:“可是,可是老主公的尸体!”
刘敬宣一把抓住了他的襟口,双眼圆睁,大吼道:“爹已经死了,死了!贼人还留下了棺材,就是要拖我们的时间,我们能上当吗?留得这条命,才有报仇的机会,这里是京口,一定会有人给爹收尸的,改天报得大仇,再回爹的坟前尽孝,请罪!”
那家将点了点头,回头开始招呼起马车上的人全部下车,刘敬宣一跃而起,一剑削断了吊着刘牢之的那根绳子,把老父的尸体抱着,放在了那大树边上,倚着,保持了一个盘膝而坐的姿势,他向着刘牢之的尸体,重重地磕了九个头,起身之时,额头已经一片污泥,而双眼则是血红一片,头也不回地向着已经坐满了人的那几条渡船奔去,大吼道:“我们走!”
雨越来越大了,几条渡船,远远地到了大江的中段,而刘敬宣那撕心裂肺的嚎声,仍然可以在岸边清晰可闻,没有人注意到,就在渡口边,百步左右,一处小丘之上,两个戴着斗笠的身形,并肩而立,一个高大魁梧,一个臃肿圆润,刘裕和刘穆之的两张脸,隔着斗笠边缘落下的雨线,若隐若现。
刘穆之看着刘裕的手,已经紧紧地握成了两个拳头,叹了口气:“罢了,寄奴,不要这么愤怒,你其实也应该知道,这个结局,是刘牢之注定的。起码阿寿得以保全,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。”
刘裕咬了咬牙:“你真没有看到那些人是谁?”
刘穆之摇了摇头:“我来晚一步,到这里的时候,已经是这个场景了,那些人绝非桓玄的兵将,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去军营的方向,甚至在撤离时,已经在脱盔甲,倒是很象黑手党所为!”
刘裕沉声道:“领头的是谁,看清楚了吗?”
刘穆之叹了口气:“我当时只有二十余个手下,还是接了你的消息后赶来这里接应刘牢之的,他们可是有数百人,我只能躲得远远的。寄奴,看来除了桓玄之外,还是有神秘的其他势力啊。”
刘裕闭上了眼睛,脸上不知道是泪水还是雨水横流,当他再睁开眼睛时,说道:“胖子,麻烦你安排几个农人,为大帅收尸,还有就是阿寿,雅之他们那里,也请多关照,我现在不能亲自去帮忙,但这个仇,一定要报!”
刘穆之点了点头:“交给我吧!”
刘裕转过身,头也不回地向着远处走去,刘穆之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远去的方向,喃喃道:“寄奴,王者之路,始于绝情。”
孙大教主升仙去
临海郡外,海上。
几十条残破不堪的战船上,到处都是血迹,钉满了弓矢,船上赤着上身的水手们,把一具具尸体,直接抛向了海中,女人的哭声和伤者的哀号之声,混合着海风,响成一片,不时地有人大叫道:“天师啊,您开开眼,看看这个妖孽横行的大地吧,为什么,为什么您的法力,不能收了这些贼人啊!”
孙恩披头散发,手里拿着一柄已经断成两截的残剑,枯坐在海龙号的船头,失神地看着头顶的一面天师道大旗,这面大旗已经千疮百孔,遍是烟火之色,就跟现在这几十船的残兵败将一样,在垃圾中透着一股顽强,就是不倒!
孙恩喃喃地说道:“难道,神教的大业,就这样到了尽头了吗?”
孙芳儿的身上,缠着几处伤带,还在丝丝地冒血,她的秀发散乱,清秀的脸上,尽是泪痕:“大哥,不会的,神教不会败的,这只是,这只是一时的小小挫折而已。”
卢循的叹息声从一边响起,孙恩看向了身后
耽美小说